
支气管镜下可见一巨大支气管胸膜瘘口直接通向胸膜腔,面积约1.85mm,可见外科钛夹裸露。

封堵器完美覆盖右中间支气管,从胸腔内注入美兰后未见美兰漏出,封堵成功。
患者与医护团队合影留念。
患者艾某,56岁,因“体检发现右下肺肿物”于5月28日在省内某三甲医院行外科胸腔镜下右下肺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显示为“炎性假瘤”。患者出院后很快出现发热,胸痛,当地医院诊断考虑“重症肺炎”,并因大量脓性分泌物涌入支气管出现窒息,经呼吸机辅助,强力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转入我科。刘志光主任查看后考虑支气管胸膜瘘合并脓胸可能,立即安排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右下叶支气管断端巨大瘘口形成,直径达1.0cm,支气管镜可以直达胸膜腔。如何封堵瘘口成为该患者治疗的关键,由于化脓性感染,再次外科手术吻合可能因为组织糜烂难以吻合成功,而普通的支气管腔内封堵装置因为直径过小而无法封堵甚至直接掉入胸膜腔内。
对此,在积极内科药物治疗同时,刘志光主任率领介入学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决定采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但由于气管镜腔内的解剖结构与先心病封堵装置的设计相差较大,同时不是在透视下完成,释放支架时不能在全程直视下完成,一旦操作不当封堵器可能掉入胸腔而使患者需要再次外科手术。为此,刘志光主任率领团队进行充分讨论和演练,为可能的风险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严格制定预案。最终介入手术顺利完成,手术仅耗时30分钟,一步到位,完美封堵住瘘口。术后复查瘘口完全封堵,患者病情迅速好转,并于术后第4天出院。
支气管胸膜瘘对病人影响大,重症患者可因大量脓液涌入支气管而导致窒息,临床处理棘手。这是湖南省呼吸内科首例应用心脏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呼吸内科介入团队迎难而上,应用跨界思维,相信能为此类患者带来福音,减少痛苦。(呼吸内科:谭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