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服务号
医院订阅号
挂号指南>>
温馨提示:
门诊周一至周六开放,急诊每天24小时开放
正常上班时间门急诊咨询:0731-83929900(天心阁)/84762791(马王堆)/81866120(岳麓山)
非正常上班时间门急诊咨询:0731-82278048(天心阁)/84731731(马王堆)/19892801600(岳麓山)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宣传 > 媒体报道
【湖南日报】危急时刻 “救”在身边
发表日期:2019-01-23 10:09:40;点击率:

80%以上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而现场的绝大多数人不会救、不敢救。湖南创新性探索急救普及—— 

危急时刻 “救”在身边

上图:2018年9月5日,祁东县,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民(左)将“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联盟”旗帜授予祁东县人民医院院长彭平和。 

 2018年5月6日,长沙贺龙体育中心,湖南省人民医院志愿者为群众作急救知识培训指导

1月11日,第四届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高峰论坛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举行。当天,湖南省人民医院为20家新加入“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联盟”的省内外医疗机构授牌。2016年,该院倡导把每年的1月11日设立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日”,如今,“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日”已成为全省的行动日,上升为“健康湖南”发展战略,“急救普及湖南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

著名急救专家、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民在接受湖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他有一个愿望,希望将每年的1月11日列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全国行动日,让急救知识普及更广,由医生的“专利”变成普通老百姓的一项基本技能,造福更多民众。


急救知识普及刻不容缓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用于急救最恰当不过了。 因为错过最佳救护时机而失去生命的案例实在太多。 1月上旬,长沙某工地23岁电工小刘不慎触电倒地,意识心跳全无。工友发现后拨打120,急救车将他送到医院急诊科,医生们为他安装心脏起搏器、气管插管等紧急抢救2个多小时,最终仍无力回天。 

1月12日,32岁的男性患者李某,在家中突发头晕。家人和他自己都以为是前一晚没睡好,于是,李某便上床休息。一小时后,患者出现喷射性呕吐,伴一侧嘴角歪斜、左侧肢体麻木,家人这才拨打120急救电话,120赶到现场时,该患者已无法正常应答,不能言语。 

采访中,记者听到很多这样的病例。1月14日,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韩小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样的病例医院每个月都要接到很多起。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救人只是医生的事情,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时向急救中心求救。由于现场的绝大多数人不会救、不敢救,只能习惯地等待120急救车的到来,宝贵的生机悄然而逝。 

当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降临时,生命变得异常脆弱。据不完全统计,每10秒钟就有一个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而80%以上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专家表示,心脏骤停4分钟内,抢救成功率约50%;心脏骤停6分钟内,抢救成功率约10%;超过6分钟后,抢救成功率仅为4%;超过10分钟以上,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在黄金救护时间内,急救车和专业救护人员往往无法赶到。此时此刻,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才是直接抢救者,也是救命人。 

然而,对一个遭受严重意外伤害导致生命垂危的患者而言,正确的急救操作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但如果急救措施不正确,则毫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急救是一门科学,涉及急救知识和实用技能。只有比较系统和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才能有效地进行现场急救。若缺乏急救知识和技能,只是出于一片热心参与急救,就有可能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局,不仅会延误最佳救援时期,还可能因为急救不正确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这正是许多人面对危急局面不敢作为的原因之一。 

现场救护是现代医疗急救体系的重要环节。急救普及教育就是要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救护理论和技能,成为能够在现场及时、有效开展救护的第一目击者。 

在发达国家,应急教育普及率高达50%,而目前我国每年急救知识普及人群只有1000多万,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很低。尽快普及全民急救教育课,刻不容缓。 


三个“一”开启“急救普及湖南模式” 

针对国内普遍存在的“急救荒”现状,湖南省人民医院先行先试,开启了三个“一”的“急救普及湖南模式”。 

2014年,该院创新性地提出:在伤病发生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做出迅速正确反应的三个“一”理念。这成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的核心理念。

要做到急救三个“一”,最重要的是强化和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由过去的医生主导转变为人人都可以急救。救护不再是医生的“专利”,而是要把急救知识传授给更多的普通民众,实现救护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代化、知识普及化的救护目标。

省人民医院在不同科室、不同岗位开展急救演练,举行急救技能竞赛,成立了一支由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急诊医学科牵头,医护志愿者为导师和工作人员的急救培训团队,在全省率先开展空中转运,建立了湖南首个省级急救科普基地。 

从2016年起,将每年1月11日设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日”,成立“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联盟”,设立急救培训小屋。3年多来,由湖南省人民医院主导开展科普健康教育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家庭“五进”活动,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共举办170余场急救科普讲课,培训人员达3万余人次。为达到喜闻乐见的普及效果,他们创排了《“救”在身边》急救歌及广场舞,广泛传播急救知识,号召民众主动学急救、懂急救、用急救。自2018年1月11日以来,相继在长沙、湘潭、永州等市州和澧县、新田、浏阳、醴陵、新宁、祁东、桑植、石门、沅陵等县市区发布了10多个方言版,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将急救知识普及迅速在全省推广。

2018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等国内四大专业学会联合发出倡议,将每年1月11日设立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日”,作为一个固定的健康节日,在全社会推广现场救护三个“一”理念,大力普及和传播急救知识。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人认为,省人民医院倡导的“急救普及湖南模式”具有科学性。以往,大都重视和关注医院急救能力的提升,急救能力的培养、急救体系的完善,但在黄金救治时间,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不是医院,不是专业的急救人员,而是广大的普通民众。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的理念,使以往仅仅依靠院内抢救或救护车、急救专业人员为主的紧急救护再次前移,强调人物(第一目击者)、时间(第一时间)、地点(第一现场)这三个关键因素。


全力构建全省公众急救网

近几年,全省急救普及教育通过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的宣传,将人们的急救意识逐步唤醒,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充分表明,急救技能是一门“人人可学,时时备用”的“救命活”。

据了解,目前,全省共有70多家单位加入“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联盟”,在各地开展有组织的急救培训。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全省加快推进公众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工作,力争到2020年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网络,有效提高公众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基本形成专业医学救援与公众自救互救有机结合的卫生应急体系。2018年1月,全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动员大会提出,要将公众急救知识技能普及作为政府主导的重要工作、“健康湖南”建设的重要举措、医改的重要内容来抓。2018年全省“两会”上,有37位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专门就此提出建议、提案。在机制建设方面,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继下发《关于推进公众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工作的通知》《关于明确首批公众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工作试点医院(单位)的通知》,设立试点医院(单位)31家,初步形成试点先行、标准量化、统筹推进的格局。

2018年12月26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高德地图达成合作,发布“湖南省卒中急救地图”,100家拥有卒中急救资质的医院在高德地图正式上线。它将有效解决院前转运,提高救治时效,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

目前,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在拟定全省推广普及民众卫生急救知识的总体目标:5年内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100%接受培训,成为大众培训师资;全省接受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人员占总人口比例每年提高1%以上。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示范社区设立“急救小屋”,利用“互联网+”模式,创建社区服务网站、现场救护网上虚拟体验区、自助培训与志愿者服务终端、“一键呼救”手机APP等,使全省接受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人员占总人口比例每年提高1%以上。一个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公众急救知识技能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


■链接 

急救小常识 

1.遇到突发心梗患者怎么办

 急性心梗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种结果。那么,当我们外出时遇到突发心梗的患者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病人自救。一旦确诊为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应定期随访,评估疾病风险,长期规律用药。建议心脏病患者出门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速效救心丸)和“身份卡”(如出院小结、起搏器或支架信息、联系人和方式)。当病人发生突发情况意识不清时,这些将是获得别人帮助的重要信息。

此外,患者要了解自己的目前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心脏病发作前常常有些“预警信号”,如胸痛的变化。急性心梗是冠心病发展的最严重结果,一般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通常不超过15分钟,如果近期内心绞痛发作变得频繁,或疼痛时间延长(超过15分钟),疼痛经休息和服药也不能缓解,这可能是急性心梗的先兆。过去从无心绞痛的人,如突然出现心绞痛,并伴有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或有死亡恐惧感等症状,也是急性心梗即将到来的信号。

当病人出现上述情况时,提示疾病恶化,不宜出行,并需紧急联系医务人员进行救治。当患者感觉身体状况良好乘坐地铁时,也要尽量避免高峰出行,并且量力而行。

在我们发现他人突然倒地时,不要惊慌,如果可以,尽量帮助他们。周围人可以大声呼救,并且分工合作。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都是生命处于最危急状态的人,是最需要紧急救助的。超过5分钟再施行心肺复苏,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能被救活,每耽误一分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就会下降7%至10%,若超过10分钟则很少有复苏的希望。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将病人摆成平躺位,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按压点(即病人双侧乳头连线正中间)。施救者需要做的就是跪在病人的右手侧,在按压点处进行心脏按压(一只手的掌根位于此点,另一只手覆其上,手臂垂直,腰部使劲,用力向下按,使胸廓下陷,尽可能做到一分钟按压100次)。


2.如何救治突发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突发疾病。当身边有人突发脑卒中时,应该如何进行急救呢?

 如果身边有人发生了脑卒中,最初5分钟的急救以及紧急呼叫120至关重要,而保持呼吸通畅是急救要点。如果病人倒在厕所、浴池等狭小场所,应将其保持头部水平尽快转移到宽敞处,并保持平稳和安静,立即呼叫急救车。在救护车到来之前,采取措施保证呼吸道通畅:松开患者的衣领,清除口腔的黏液、分泌物和呕吐物,以保持气道通畅。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并进行人工呼吸。

同时,可以让血压较高且神志清醒的脑卒中者口服控制血压、保护心脏的药物。对所有脑卒中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随着脑出血、缺氧的时间越长,脑坏死的面积就越大,应在第一时间寻求医生的专业诊治。


■记者手记 

人人都应成为 生命的救护者 

李传新

时常听到或者看到,一些人因为突发急病未能及时救治而去世,或者留下严重后遗症,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当我们面对这些突发的急病时,却又无从下手,或者不敢去救。该如何避免这种不会救、不敢救的悲剧?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现场急救除了要大力普及民众的现场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外,更需要政府出面主导、多方协力,建立完善的全民急救制度。

现场急救需要从小抓起。从娃娃开始,让急救教育进校园进课堂。专家建议,从小学到大学,都可以开设一门“现场急救课”,尽管这门课与学生的考试得满分、升学上名校没有关联,但它却是救护生命的一门技能。这也是补齐急救教育这块短板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也可以通过立法普及急救教育,让急救教育成为全民必修课。

现场急救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比如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并建立急救员认证平台,建立健全保险机构、社会公众和急救培训机构的急救培训制度。针对很多人在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不敢救”的问题,有专家建议从国家层面推进急救免责的立法工作,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具体问题解读,让更多的人知晓急救免责的适用范围和内容,避免因“不敢救”导致悲剧出现。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普及急救常识不仅在于培训技能,更是传播社会责任理念。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术,愿人人都成为生命的救护者。

湖南日报记者 李传新 通讯员 周瑾容 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