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前,来自国营企业刚退休的李大叔,在爱人的陪伴下来到内分泌科求医,“神情沮丧、生无可恋”不足以形容李大叔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医生,求你们看有什么办法挽留他的生命吗,他刚退休查出有糖尿病,1月前开始浑身麻木刺痛,夜不能寐,衣服、被子触碰皮肤都会痛不能忍,手脚无处安放,行走不稳,踩棉花一般不知自己的脚是否踩在地面,他自己描述那种痛是比打断骨头还要难受百倍的折磨,你看他都不说话、日日夜夜要看着,要不然就要轻生。”阿姨再也忍不住泪奔。
病人住进病房后医护人员进行了心理疏导,首先给与患者极大的信心和希望,同时给予严密的观察以防不测。其实在此之间,副主任医师杨丽医生已经管理过一些较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印象深刻的是一个27岁的1型糖尿病小伙子,求医时也是多次轻生未遂,丢失工作,远离家庭,自暴自弃,无法忍耐。经过正规、合理的治疗10个月左右后症状明显缓解,目前康复良好,重拾阳光,做回了阳光自信的帅小伙。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查阅大量的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文献,杨医生为患者制定了较为全面、可靠的长期治疗和评估方案。在李大叔的充分信任、密切配合下,经过1年的规范治疗,李大叔自述症状明显缓解了95%以上,只剩下大腿根部巴掌大面积的皮肤间有麻木不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常见的表现有:远端型:皮肤麻木、刺痛,烧灼样尖锐疼痛,或发自肢体深部的钝痛,夜间尤甚,双下肢有袜套样的感觉减退或缺失,跟腱和膝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深感觉障碍,出现步态不稳,易跌倒等感觉性共济失调症状,严重的风吹过或穿衣即可疼痛难忍。自主神经病:心率对活动和深呼吸的调节反应减弱,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起立时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食管和胃肠蠕动减慢,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和腹泻,性功能低下,阳痿,排尿无力,残余尿多和尿潴留,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下肢无汗,头和手代偿性多汗;糖尿病足:是感觉神经病的严重并发症;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急性或亚急性近端型运动神经病:糖尿病性肌萎缩;糖尿病单神经病或多发性单神经病:受累的神经支配区突发疼痛或感觉障碍,肌力减退。
内分泌二科赵新兰主任指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标准中的要点有:1.有确定的糖尿病2.四肢或双下肢有持续性疼痛和(或)感觉障碍。3.一侧或双侧拇趾震动觉减退。4.双踝反射消失。5.主侧(即利手侧)腓神经传导速度低于同年龄组正常值的1倍标准差。赵主任提醒糖友:糖尿病病史3年以上极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一旦有肢端麻木、刺痛、烧灼等不适,应高度重视,立即就医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一旦确诊应坚持规范治疗。(内分泌二科 通讯员 杨丽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