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牌仪式
常务副院长刘景诗在仪式上讲话
7月10日,在绿丝带健康呼吸行动暨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揭牌仪式(长沙站)活动上,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落户湖南省人民医院,分中心成立后,将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肺结节患者早期发现病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与处置意见,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推动湖南省的肺癌同质化诊疗发展。
湖南省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刘景诗出席了揭牌仪式,会上,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等全国知名呼吸病诊治和检验领域的专家,围绕肺结节患者和肺癌高危人群的疾病风险评估、物联网医学在肺癌早期防治中的应用进展以及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疗管理中的临床价值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
AI技术运用于早期肺癌诊断
69岁的老李1个多月前体检发现肺部有个含气囊腔,辗转多家医院都认为是个肺大疱,没有太大问题,建议定期观察。但老李心理负担异常沉重,经人介绍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张卫东主任的肺结节门诊就诊。张卫东主任详细了解老李的吸烟史及肿瘤家族史、仔细阅读其胸部CT后,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建议尽早外科手术治疗。但老李一听需要外科手术,考虑几家医院都觉得没问题,一下又没有了主意。
张主任为更准确地判断该病变的性质,立即启用了AI系统,该系统依赖于物联网,利用肺癌大数据,与国内顶尖肺癌中心结成联盟,只需输入CT图片以及其他信息后,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结节的性质。最终在输入老李的资料后,预测该结节恶性的概率超过90%。在数据面前,老李接受了微创手术治疗,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因为发现及时,肺癌很早期,老李在手术后无需接受化疗及放疗,对张卫东主任十分感激。
肺癌是我省癌症“头号杀手”,早期诊断率低
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张卫东介绍,2019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了我国最新的数据统计,肺癌再次蝉联榜首位置,发病率死亡率均居榜首,其年新发病例数近80万,死亡人数接近70万。而来自于湖南省肿瘤登记年报的结果显示,2018年湖南省癌症的发病率是每10万人中有215人患癌症,其中肺癌就有52人,意味着每4个新发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个是肺癌,可见肺癌是我省癌症“头号杀手”。与此同时,来自于权威杂志《柳叶刀》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肺癌患者逐渐呈现年轻化、女性化的趋势。同时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增幅,必将导致巨大疾病负担。
张卫东表示,我国目前仅有10%的患者能够在早期阶段发现,大部分肺癌病人一经发现即已到晚期。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统计近5年确诊肺癌患者,近5年肺癌确诊患者逐年增加,2018年近600人/次,但早期肺癌(Ⅰ-Ⅱ)患者比例始终维持在10-12%,并未增加。
同质化诊疗推动肺癌的早期诊治
张卫东指出,肺癌防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尽可能避免有害因素的同时,尽早筛查,尽早发现,以降低肺癌的“伤害值”。近年来,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低剂量CT的推广,肺部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在“谈癌色变”的年代,肺部结节的检出对病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如何避免过度检查、避免漏诊,精准识别成为肺结节诊治的关键。但目前医院与医生之间医学影像诊断和临床经验差别很大,形成水平高低不一、手工业作坊式的诊疗模式,无法做到同质化,从而导致部分病人过度检查及治疗,部分病人延误诊断。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湖南省人民医院分中心将利用物联网医学平台,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联合社区开展肺癌预防、早诊、早治,有利于对肺结节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同时可使三湘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国内顶级专家的多学科会诊和随访跟踪,服务病人,造福社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谭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