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78岁的匡奶奶半年前突然腰疼难忍,因为觉得老年人腰疼是常事,就自己吃了腰疼药,做了理疗后感觉好些了,也就没有多想。没想到过了些日子,腰疼得更加厉害了,连带着腿也开始麻木,这才觉得不对劲,到湖南省人民医院骨五科就诊,被诊断为腰椎压缩性骨折。匡奶奶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没有摔跤,日常只干些买菜的活儿,与重体力劳动不沾边,怎么就发生骨折了呢?
主管医生殷浩副主任医师告诉匡奶奶,引起她骨折的罪魁祸首是骨质疏松,这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常常容易被忽视。根据匡奶奶的情况,骨五科医生为其实施了腰椎微创手术,手术很成功,匡奶奶康复出院了。尽管此次的骨折危机已经解除,但是匡奶奶仍有很大几率会再次发生骨折,医生建议匡奶奶坚持规律、长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贺学军主任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像“水土流失”一样持续丢失,骨的生成也明显减少,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通俗的讲,就是骨头“糠”了,像萝卜糠了一样,尤其是女性绝经之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逐渐降低,会导致骨质分解增加。大部分患者在初期没有明显症状,而在出现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后才发现自己患病。
2018年10月,国家卫健委基于社区人群的大规模多中心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调查还发现,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
在国际骨质疏松日来临之际,10月19日,为提高居民群众对骨质疏松症的防范意识,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老年骨科学组组长、湖南省人民医院骨五科主任贺学军组织骨科医学中心医护团队下社区、进机关开启了“预防骨质疏松·关爱老年健康”的巡讲义诊活动,首站来到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街道,为近200多名居民群众送去了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健康服务。现场许多的老年居民群众表示,这是首次正式、全面的了解到骨质疏松症也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发生率及所导致的致残率、死亡率不亚于大众熟知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贺学军主任建议,要预防骨质疏松症影响生活质量,要做到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为骨密度检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建议绝经5年以上的女性 、70岁以上的男性、50岁以后有过骨折的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骨密度的检查。2、健康饮食。不要挑食,饮食尽量多样化。有报告指出,足量钙可预防骨量丢失和降低骨折的发生率。牛奶和乳制品含有丰富的钙, 且容易吸收, 如饮食中含钙量不足, 可以补充钙剂。 此外, 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3、适当户外运动。钙很重要,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利用,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最好先从散步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运动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4、预防跌倒。保持一个良好的居家环境,比如减少地面的东西,在浴缸、淋浴墙上、厕所旁边安装扶手,良好的照明等等,老年人发生骨折, 跌倒常为其直接的诱因, 应积极预防。(吴靖 王凯伦 王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