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心胸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为一名56岁的男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持续氧合困难的危重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帮助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
患者因A型主动脉夹层于11月8日入住心胸外科,因病情凶险,为避免主动脉夹层破裂导致猝死,心胸外科、手术室、麻醉科团队连夜急诊在体外循环下为患者实施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根部成形、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动脉血管吻合手术。术后,患者持续氧合困难,在多次呼吸机参数调整仍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杨劲松主任带领团队对综合评估后,决定为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辅助治疗。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体重高达近80公斤,同时带有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尿管等多种管道,如何安全有效地实施俯卧位通气成了一大难题。为此,在邹颢宇护士长的带领下,护理团队制定了周密计划,包括患者镇静指数的评估,各管道的妥善安置和固定,有效的压疮预防措施,伤口的保护等。于11 月11日至11月13日,间断多次成功为患者安全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治疗后氧合得到明显提升,呼吸机各参数逐步下调,并于15日顺利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
俯卧位通气是指在施行机械通气时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让肺及气管内分泌物在重力作用下得到良好的引流,以减少心脏等对下垂肺区的压迫,从而改善胸壁的顺应性,以促进下垂不张部位的肺得以扩张,进而有效改善通气灌注比例以及病人氧合状态,最终确保肺功能尽快恢复及早日脱机。该项技术护理难度大,有压疮、非计划性拔管等高风险并发症。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代表着心胸外科医护团队的良好配合与协作,更标志着心胸外科护理团队在危重心脏外科专科护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心胸外科:易磊 邹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