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服务号
医院订阅号
挂号指南>>
温馨提示:
门诊周一至周六开放,急诊每天24小时开放
正常上班时间门急诊咨询:0731-83929900(天心阁)/84762791(马王堆)/81866120(岳麓山)
非正常上班时间门急诊咨询:0731-82278048(天心阁)/84731731(马王堆)/19892801600(岳麓山)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建人文 > 青年园地
装上翅膀 从这里启航
发表日期:2019-12-20 15:17:06;点击率:1

中华护理学会首届呼吸专科护士培训班学习体会


为期近3个月的呼吸专科护士培训即将结束,我收获良多,感触也良多。首先是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其次是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除此之外,我还收获了满满的同学情、师生情,来自全国各地的护士姐妹们,在一起同甘共苦,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共同感受北京古老的历史文化遗迹带给我们的震撼,与老师们请教专业问题的导向与结局......总之,一句话总结,我收获,我快乐!

评判性思维,让碎片化知识重整

在呼吸科工作的这些年中,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努力的、上进的人,但这次的培训,让我知道我有多么的渺小,那些我曾经看似已经掌握的知识,原来根本就经不起细细推敲,就像瓷碗样一碰就碎,我掌握的都是一些书本上写的明明白白的护理结局或者说是结果,而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条件发生变化,这些结局或者说结果会不会变?为什么会变或者不变?我竟然是那么的茫然!我知道教育我的孩子不能进行填鸭式教育,那我自己呢?老师们每一堂精彩授课后,是我沉沉的反思。通过一个月的理论学习,可以说,是帮我们把整个呼吸专科的疾病知识重新梳理了一遍,老师们引经据典的评判性思维教育,教会了我们思考的重要性,让碎片化的知识沿着思考的主线逐一串联起来,清晰而又明了,让我们真正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心中有沟壑。

工匠精神 让护理成为艺术

      临床实践,作为参加工作多年的我,很有自信不再是小白,但是,在来到中日友好医院之后,我只好在心中偷偷默念:请原谅我的不知者无畏!小到呼吸球囊的结构,每一个阀,每一个连接管,都有它存在的道理,都有它操作的规范,也许我使用过无数次,但从未仔细研究过它的结构,老师或许曾经说过,但我也只是记住了名称而已,但这一次通过老师的讲课,我内心真的是震撼的,什么叫工匠精神,这就是工匠精神,把护理的每一个细节当成艺术来对待!文丘里、鼻导管、面罩式吸氧装置、储氧袋式吸氧装置,都适用于缺氧病人,但适用于哪种状况的缺氧?为什么?老师的逐一细解,让我感叹发明者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深深折服于老师们只为做精做细专科护理的工匠精神!如果说要问我现在缺的是什么?不用思考,那就是让护理成为艺术的工匠精神。好在这一次的培训,我来了!

奋力拼搏  只为进取

        “昌明进取,正道力行”,在中日医院图书馆大门口看到这几个字,问老师,原来这是医院的院训,有点古朴,心里仔细琢磨着这几个字的内涵。在后来与医院每一个老师接触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这几个字中日人怕是早已刻入骨血了。早八晚八的超长工作时间,对他们来说,变成了正常上班时间,这该是需要多么的热情与执着才能做到的啊!呼吸一部,哮喘学校已开展十余年;呼吸二部,“VTE”防控引领全中国;呼吸三部,肺康复做得如火如荼,呼吸四部,运用ECOM等先进技术抢救危重症患者无数;呼吸五部,肺移植全国名列前茅;胸外科与肺癌病区,强强联手,肺癌病人早晚期全程管理,中医呼吸一、二部,将中医国粹与西医融合运用;诊察平台,融呼吸介入、睡眠、肺功能、细胞学室等为一体,每一个关乎呼吸疾病的领域,都有老师精耕细作,且全力以赴。在每一个部,每一位带教我们的老师,在给我们讲解任何一个问题时,似乎完全不用思考,随手拈来,想必正是这种日以继夜的护理工作,已经是纯熟得不能再纯熟,就像复述每天的生活场景样,才会如此容易娓娓道来。老师说,在中日,如果你不努力,估计闲聊时都会找不到朋友,因为大家一开口聊的最多的就是病人和病情!

团队合作 管理无缝衔接

      在北京医院学习的日子里,我发现医护交班很有特色。每天早上值班医护人员各自汇报本班工作情况,然后是经治医生汇报新病人的基本病情,最后是科主任、护士长点评。接下来护士长带队进行床头交接班,最后,全体护士聚集,夜班护士再将夜班的相关治疗、病情、用药、检验、检查、护理、需要调整的错漏医嘱,甚至维修类事件等等再仔细交接一次,然后护士长进行点评。到了每周五,医生的交班还会增加一项内容,那就是每一个经治医生对本病区的所有病人进行病情的简要汇报。第二周的星期一,主班护士再对上周的收治病人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出、入院总人数、危重病人总人数、医疗护理需要注意的关于医嘱的问题等。这种模式,让医护团队沟通更加畅通,不论是科主任、护士长,还是全体医护人员,对整个病区的病人情况了如指掌,更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医护团队的合作,让管理做到无缝衔接。

教练式带教  引导式学习

      在北京医院每日跟班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似老师,又似姐姐和妈妈的护士长,她曾经踏上过抗击“非典”的前线,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是一位业务素质非常强的专科护士。每天早上,晨交完班后,她都会组织大家在一起对存在的问题再细细提醒一遍,不是责骂,不是批评,而是引导,告诉你护理病人时存在的问题在哪?为什么这样不对?应该怎样改?每一点每一滴都凝聚着她敏锐、细致的观察力,那种像姐妹谈心样的引导方式,不会让你感到尴尬,同时又一定会深深的记住老师的教诲。同样作为一名护士长,我看到了前辈身上散发的耀眼的母爱之光,她把科里的每一个小妹妹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好好的护着,也好好的带着,引领她们一个一个逐步成长,教会了他们专业知识,也引导她们努力思考,学会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辉煌!我不知道我在我科里护士妹妹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但是,从这一刻起,我一定努力成为老师那样的人,爱着我的医院,爱着我的工作,更关爱着我的姐妹,大家一起努力,都成为别人认可的专科护士!

五湖四海你我他 友情长存 合作不断

      除了学习,还有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次的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同学100多人,大家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讨论学习, 一起外出探寻北京的古老遗迹,一起交流每个省市的文化习俗,这种久违的同学情谊,在我们各自参加工作若干年后,又重新体会,既陌生又熟悉,每一分每一秒都让我们很珍惜,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还未分离却已经不舍......但是,我们知道,从今往后,在全国各地的角落,都有一份牵挂在那里,都有一个熟悉的友爱的身影在那里,我们的同学情谊,天长地久,而我们的区域间合作,也将就此展开......

      最后,感谢中华护理学会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感谢医院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有机会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学习优秀的护理技术与管理经验,也请老师们相信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装上了翅膀,必将从这里起飞,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呼吸二科  胡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