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时,刘奶奶竖起大拇指为医护人员点赞。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这本是一幅宛若世外桃源的田园生活景象,湖南湘阴的刘奶奶却险些因此丧命。
一个月前,81岁的刘奶奶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并伴有呼吸困难、心悸,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肺部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一周后,因效果不佳于11月25日转入我院急诊一科。入院时,刘奶奶已出现重症肺炎,且并发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肝损伤、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加之高龄,基础疾病多,病情一度十分危重,救治难度非常大。结合其病史、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急诊一科立即予以抗感染、机械通气等治疗,但患者感染病原菌仍不清楚。
急诊一科副主任樊麦英副主任医师查看患者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追问病史了解到,患者家中饲养了较多家禽,且屋后山上时常有鸟类栖息。樊麦英副主任立即指示完善病原体基因检测,28日,外送基因检测结果回报果然印证她的推测,提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考虑为“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找到 “元凶”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但患者病情仍较危重。樊麦英主任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予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俯卧位通气,并加强肺康复训练。经过上述治疗,刘奶奶病情逐渐稳定,最终恢复良好出院。
急诊医学科主任韩小彤教授提醒,除鹦鹉外,鸽子、鸡、鸭等鸟类和家禽都有可能是此病的传染源。家中养鸟或家禽的,一定要注意卫生,加强防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气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小知识:
鹦鹉热又称“鸟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为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且适合体外存活。主要寄生在鸟类的组织、血和粪便甚至环境中。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尔由带菌动物传给人。最初发现本病是在玩赏鹦鹉者,故命名“鹦鹉热”。
本病潜伏期通常为1-2周,长的可达45天。其病原体可以引起全身症状,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头痛、肌肉酸痛、高热、呼吸困难,或以肺部受累为主要表现,重症者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包括肺、肝、脾、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急诊一科:田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