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我院心血管内科唐毅博士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一线时写下的一句话,他表示,作为一名医生,能做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句话。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武汉突然爆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随着疫情的蔓延,全国医务人员取消了春节假期,积极应战,我院心血管内科青年突击队的5名队员也纷纷自告奋勇报名志愿者,投入疫情抗击战中,唐毅、郝璇医生支援急诊内科分诊,刘盛权医生支援隔离病房,周丽娜和王丹护士支援预检分诊。
唐毅博士1月27日收到急诊内科调援通知后,平日里特别在意发型的他竟然毫不犹豫地剃了光头,他说为了减少暴露风险,形象与疫情相比不值一提。在这疫情时刻,每天要诊治几十甚至上百名发热病人,况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那么长,感染风险无处不在。怕万一自己感染了会影响到家里的老人小孩,他自值班以来每天24小时守在医院,半个月未曾回家,难能可贵的是他下班后一直在科室里查找资料整理数据坚持自我学习。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这时挺身而出,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光头唐,我来接你班啦!你可以洗洗回科室看书了……”来接班的是郝璇医生,来省人民医院工作前,她曾经在湖北天门市工作过几年,想着自己也曾是湖北的一份子,自己不能亲自赶去湖北抗疫,那就在湖南参加一线,也算是和湖北的同事们在一起战斗了。接到援助通知后她立即将2岁的孩子送回老家,独自留在了长沙。她说我是一名党员,不怕苦不怕累不退缩,这是一种使命,我已经做好了自我隔离的准备。近期急诊内科病人特别多,有一次来了一名发热、呼吸困难的患者,当时护目镜起雾严重,影响视线,郝医生克服重重困难,仔细为该患者询问病史、做体格检查,制定初步治疗方案,进行排查。她说:“我知道他很有可能会是一名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但是那种情况下我不能退缩,这就是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与使命。”
“权哥,加油!”总是被80后的同事们叫作“权哥”的刘胜权,其实是92年的小伙子,这是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便投入了疫情抗战的队伍中。除夕之夜,他正翻看着朋友圈大学同学驰援武汉的消息,为同学同仁致敬的同时,觉得自己总该做点什么,于是他自告奋勇报名参加了医院成立的抗击NCP的志愿者队伍。2月1日接到隔离病房支援通知后,他每天早早就来到医院,因为进入隔离病房前穿戴准备也挺耗时的,必须仔细穿戴好防护服、医用N95口罩、护目镜等。他说穿着那套装备一个班下来说实话真的挺憋屈的,脸颊、脑袋都压的很痛,而且呼吸不顺畅,有头晕缺氧的感觉,护目镜及面屏上一会儿就是自己呼吸的水蒸气,看不太清楚,隔离病房不能开空调,特别是值夜班比较难熬,每当很累的时候只能依着冰冷的墙靠一会。深入最危险的隔离病房,难道他不怕吗?不累吗?当然怕,当然累。但是他说我还年轻,我承受的住艰苦,在疫情面前,我们唯有迎难而上,挑起保护人民健康的重担,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度过难关。
心血管抗疫支援小组还有在负责预检分诊工作的周丽娜和王丹护士。她们两位90后也同样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这是一次意志的叫板,内心强大的力量,胸怀大爱的情怀,战胜疫情的决心,穿着防护服的年轻“抗疫战士”们毅然决然地站好每一班岗。只待疫情过后春暖花开,和煦的阳光下我们可以摘下口罩,重新露出久违的笑脸时,由衷的问候一句:春天你好,武汉你好,祖国你好。(心血管内科 李丹丹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