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这肩膀两个月前开始酸胀子痛,穿衣脱衣手都抬不得,我觉得应该是肩周炎吧,又没有摔跤,贴了消炎止痛的膏药,还放肆活动,甩肩也冒觉得好,还严重哒。”近日,家住长沙的陈嗲嗲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坐诊的曹启旺主任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无外伤史,经常手提重物,家务又做得多,近期又经常做甩肩运动,为其认真体查,发现手不能举过头,不能反手,并为其完善相关检查,MRI结果显示肩袖损伤。与患者沟通后,为其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疼痛治疗,治疗后肩部疼痛及活动障碍明显改善。
“医生,我这治疗回去后还是要多活动吧?”曹主任告知患者“你这是肩袖损伤,不是肩周炎,要多休息才好。” 湖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曹启旺提广大群众,“年过五十,不少人就会出现五十肩,有了这个常识,不少人一出现肩膀痛,就以为是肩周炎,赶紧做按摩、理疗、以为这样就能康复,然而,肩痛不一定是肩周炎,如果患肢上举无力,高举过头顶时疼痛明显,最好及时就诊,以明确有没有肩袖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肩袖组织可发生退行性变,提拉重物、过度活动、甚至轻微受力都可导致肩袖损伤。”
疼痛小贴士:
肩关节疼痛五大误区
长期以来,由于对肩关节损伤的认识误区,人们习惯把很多和肩部有关的疾病,归类为“肩周炎”,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以及错误的诊断,很多患者在治疗道路上越行越远。
误区一:姑息迁就
有统计发现在曾有过急性肩痛的被访者中,有超过30%的患者得过且过,当疼痛发作时选择“自己搽药膏或跌打酒”,并没有寻求正规专业的医疗服务,治标不治本。结果,慢性肩痛因此而起。
误区二:肩痛只用止痛药或敷膏药
疼痛发作时,随便吃点止痛药,或者用膏药哪儿疼贴哪儿。殊不知,止痛药或膏药只能起到局部暂时缓解或控制疼痛的作用,只会掩盖症状。但引起疼痛的根源仍然未得到适当处理,导致原有疾病逐渐发展并加重。
误区三:初见效果,马上停止物理康复治疗及药物
其实这时,病灶处的炎症或损伤只是恢复了部分,停止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马上或者短期再反复发作,前功尽弃。
误区四:按摩代替治疗
肩痛时,我们习惯借助按摩来舒缓疼痛。确实,按摩能起到缓解作用,但不能除根治本,而且肩部不能随便按摩,不恰当的手法只会弄巧成拙,容易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损伤发生。
误区五:肩痛只是小毛病,犯不着动手术
虽然很多肩关节疾病可以通过各种保守治疗或康复训练来治愈或缓解,但仍有部分肩部疼痛必须通过手术才能达到更好的处理。(疼痛科 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