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广场舞表演。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龙开超表示:生命面前,第一目击者伸出援手,这代表的是一种社会正能量。
今天的会议有两项内容,一是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急救, 一是胸痛联盟成立授牌。实际上这两工作是相通和联系的,都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工作,都是以生命为先、为重的积极努力。
第一目击者急救‘三个一’发起人,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民表示,引导全社会树立急救“三个一”意识, 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节日,这是我们倡导将每年的1月11日设立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日”的初衷。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分会主任委员祝益民、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王立祥、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陈玉国、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会长郭树彬,四个“国字号”学术组织联合倡议。
1月11日上午,第三届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高峰论坛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举行。会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分会、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联合发出倡议:将每年1月11日设立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日”,作为一个固定的健康节日,在全社会推广现场救护三个“一”理念,大力普及和传播急救知识。
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分会主任委员、现场救护三个“一”理念发起人祝益民表示:“湖南省人民医院早在2016年起,就发出倡议将1月11日设为第一目击者行动日,此次四个’国字号’学术组织联合倡议发出强音,旨在共同推动急救普及的力度和广度。” 大会同时举行了湖南胸痛联盟启动会。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龙开超,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赵胜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陈玉国教授,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教授,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郭树彬教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强教授,世界灾难和急诊医学协会主席、以色列卫生部高级顾问、特拉维夫大学科比.费勒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常务副社长、执行总编辑张艳萍,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高纪平、应急办主任石国勇等出席会议。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龙开超表示:生命面前,第一目击者伸出援手,这代表的是一种社会正能量。今天的会议有两项内容,一是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急救,一是胸痛联盟成立授牌。实际上这两工作是相通和联系的,都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工作,都是以生命为先、为重的积极努力。
【现状】急救普及刻不容缓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当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降临时,生命变得异常脆弱。据不完全统计,每十秒钟就有一个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而80%以上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据调查,心搏骤停4分钟内,抢救成功率约50%;心搏骤停6分钟内,抢救成功率约10%;超过6分钟后,成功率仅为4%;超过10分钟以上,抢救成功率几乎为0。而在黄金救护时间内,急救车和专业救护人员往往无法赶到,这时,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才是最有可能把握生机、扭转乾坤的人。
现场救护是现代医疗急救体系的重要环节,第一目击者的能力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发达国家全民急救教育普及率高,而我国目前还很低,经受过培训的第一目击者尚不到1%,“不会救”和“不敢救”的现象比较普遍,错失良机而生命嘎然而止,让人们常扼腕叹息。强化急救培训、提升急救意识刻不容缓。
【先行】第一目击者“三个一 ”星火燎原 针对国人普遍存在的“急救荒”现状,祝益民提出在伤病突然发作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的三个“1”理念,以医院医护团队为主体,推进“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急救科普活动,2016年起开创性地将每年1月11日设为“第一目击者日”,成立“第一目击者联盟”,建立湖南首个省级急救科普基地,设立急救培训小屋。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共举办了100余场急救科普讲课,培训上万名群众。同时积极呼吁和推动急救立法,将急救课纳入了湖南高校公共课程。 在“第一目击者联盟”带动下,医疗机构、教育单位、救援组织等纷纷加入到急救培训队伍中,学急救、懂急救、用急救渐成新风尚。祝益民主编的《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指南》被评为国家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其本人在各种会议、活动中做科普相关的报告100多场,媒体报道200多次。
【联合】1月11日设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日 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疾病谱的改变,我国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独居现状突出,老年人疾病“重灾区”,但却又是急救的“空白带”,自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犹为缺乏。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专业委员会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1月10日举行的委员大会上,全国120多家单位154位个人加入专委会,祝益民当选主任委员。
1月11日上午,“新生”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专业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联合发出倡议:将每年1月11日设立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日”,形成一个固定的健康日,在以学术组织为纽带和平台,发挥专家和专业的力量,促进业内交流,共同推动急救普及。
【前行】需要全社会“一起来” 一些基本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并不是只有专业医护人员才能做,只要加以学习和培训,是全民都可以做的。如果掌握了科学急救知识,不仅能自救,还能把握好救援的黄金时间,在第一现场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但目前,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统一的培训模式和完善的管理机制。因此,有一部分群众“想学,但不知道去哪里学”。 近年来频发的猝死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湖南省人民医院在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急救普及将人们的急救意识逐步唤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充分表明,急救技能“人人可学,时时备用”。这也得到了副省长向力力的关注和肯定,并作出批示:“急救普及是件大事,这是我们健康的短板,请省卫计委、教育、广电等部门研究,加强急救普及的措施,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强化相关培训,把各项生命救治的基础性工作真正夯实到位”,并出席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动员大会,将急救普及提升为“湖南行动”。目前,湖南省卫生计生委正在拟定湖南正在拟定我省推广普及民众卫生急救知识的总体目标:五年内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100%接受培训,成为大众培训师资;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示范社区设立“急救小屋”,利用“互联网+”模式,创建社区服务网站、现场救护网上虚拟体验区、自助培训与志愿者服务终端、“一键呼救”手机APP等,使全省接受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人员占总人口比例每年提高1%以上,“随处可学,人人能学”的急救普及湖南模式即将照进现实。
【传播】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急救成为一种生存能力 为更好地传播急救知识,湖南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原创歌曲《“救”在身边》当天首发,以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要领为基础,伴以与心脏按压频率一致的音乐节奏,穿插时尚动感的说唱,根据音乐改编成的广场舞,将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的形式和内涵诠释得令人耳目一新。策划及主创祝益民表示:“歌曲还适合以各地的方言广为传唱,成为急救普及最接地气的传播方式。”
(文/周瑾容 周蓉荣 图/刘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