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康复后,家人将10面锦旗送给医院及参与抢救、救治的科室
长沙42岁的李先生心跳停止85分钟后经抢救生还,经过30多天的康复治疗,已经可以自己独立行走,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三科的走廊上,李先生边走边为医护人员伸出大拇指。“在抢救上创造奇迹是第一步,后期的康复做到了时间短、效果好,让患者回归生活,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康复三科主任蔡华安介绍。
去年9月下旬,李先生突发心肌梗死倒地不起,经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一科、心内三科、ICU重症监护室、神内二科等学科联合抢救,心跳停止85分钟后生还,昏迷28天最终苏醒,创下了生命的奇迹。人醒了,但长时间的大脑缺氧和缺血,会带来严重的脑损伤,对智力、行动均产生影响,经过治疗,李先生逐渐可以在旁人或器械的辅助下站立,进食,但离康复还有很远的路,遂转入康复三科进行康复。

康复三科蔡华安主任为李先生做绳带治疗
李先生独自步行,并作出竖大拇指的手势
“刚接到李先生的时候,他还坐不稳,不能独自站立,全身肌张力较高,运动迟缓,经口进食分多次没有呛咳,进水量多时偶有呛咳。”管床医生黄靓介绍,李先生经过生死85分钟,幸运地挽回了生命,但康复医学给生命以质量,不仅要让人活着,还要高质量地活着。
康复三科立即成立了专门的康复团队,蔡华安主任为治疗组组长,组员包括各级医师、护士长、护师、OT(作业治疗,目的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提高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以使其能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PT(物理治疗,最大限度地促进、维持和重建患者的任何运动和功能。)、言语吞咽、吞咽造影治疗师及心理咨询师。治疗组综合考虑李先生存在的康复障碍点相互讨论得出康复治疗方案,并在其康复进程中不断调整。
打通吞咽言语障碍关。针对李先生吞咽有呛咳,构音障碍的问题,康复三科为其实施了吞咽造影,使用X线吞含造影剂的食物显影,让李先生的整个吞咽过程可视化,找出其吞咽障碍的关键在于不能利用舌肌将食团向咽部有效推送,遂加强舌肌、颜面肌及咀嚼肌的训练以及吞咽的准备期、口咽期的训练。2周后,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再次使用吞咽造影复查时,可以看到,李先生在吞咽过程中可顺利将糊状、固态及液态物质顺利送入食管,同时明显降低了误吸风险。经过不断地努力,李先生最终实现了拔除鼻饲管,可以经口进食、进水而没有误吸。
解决运动迟缓及肌张力高。调整用药的同时,物理治疗师给予手法治疗、功能性电刺激、抗痉挛治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蔡华安主任为李先生进行了绳带治疗,以加强李先生的核心肌群训练,改善其坐站的稳定性,为保证治疗效果,蔡主任不分时段,休息时间也经常在李先生病房为其治疗。随着治疗深入,李先生从入院时坐不稳、需两人扶才能站立,到现在可以独自步行,到现在可以独自步行,还可以做出竖大拇指的手势。
缓解心理压力。李先生入院时,情绪较为躁动,整夜不能入睡,针对这一问题,康复三科在使用口服药物改善其夜间睡眠,并请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在日常的治疗护理中,大家给予其热情周到的照顾,建立其康复的信心,并通过职业康复建立其重回社会的信心。终于,李先生恢复了积极的心态,为良好的康复效果打下基础。
蔡华安主任提醒,最近一段时间气温变化较快,突发心梗、脑梗的病人增多,这类病人度过急性期后,经常会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功能的障碍,需要康复早期介入,目前很多人对康复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加强,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如果早期康复介入及时、科学,患者的肢体功能可以被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使其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蔡主任介绍,以脑卒中病人为例,这类病人康复治疗越早越好,只要病人病情稳定后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尤其是在发病后的前三个月内的康复治疗乃是获得理想功能的最佳时机。脑卒中(俗称中风)导致的功能障碍,会让病人肢体出现一系列问题,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肢体僵硬、心肺功能衰退、泌尿系统感染、体位性低血压等。要避免这些问题,康复治疗是唯一有效的途径。(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