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们为患者答疑解惑
医护人员耐心为患者测量血压
唐铭翔主任医师开展线上互联网医院科普云讲座
高血压是当前我国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也是心梗、脑梗、心衰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约为2亿多。高血压早已成为常见且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024年5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病专家唐铭翔主任医师、崔波主任医师、刘佳佳主治医师、吴娟护士长等医护人员在门诊大厅开展高血压健康宣教等义诊活动,向患者及普通人群讲解高血压的定义及诊断标准、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的日常管理以及如何有效控制等内容,指导高血压患者自我血压的管理。还开展了线上线下一同开展了科普讲座,让广大病友以及家属在家便捷学习科普知识。
高血压被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正在服降压药虽血压<140/90mmHg,仍可诊断为高血压。
正确的生活方式,远离高血压风险: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饮食指导:①减少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量应低于6g。②限制总热量,尤其要控制油脂类的摄入量。③营养均衡,适量补充蛋白质,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中钙的摄入。
(2)控制体重: 避免超重和肥胖,高血压与肥胖密切相关,减轻体重可以改善降压药物的效果及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最有效的减重措施是控制能量的摄入和增加体内活动。
(3)戒烟限酒: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应该戒烟,必要时可药物干预。同时应该限酒,如饮酒,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毫升、100毫升、300毫升。
(4)运动指导:定期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等。可根据血压和年龄水平及个人兴趣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合理安排运动量。建议每周进行三到五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和跳舞等。
(5)保持情绪稳定: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6)睡眠充足: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在平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夜间不要熬夜,尤其是不要反复的熬夜,保证夜间合理的睡眠尤为重要。
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高血压。借助世界高血压日这个契机,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鼓励大家采取行动,保持血压在健康范围内,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社会。(心血管内科 文:龚必英 吴娟/图:李倩 周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