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是中华民族对于“家规、家训、家风”最为智慧的诠释。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以优良家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助推清廉医院建设,2024年7-8月,医院在全院范围中内开展了2024年“家风浸万家·幸福润省医”最美家风家训作品征集活动。现推出【省医好家风】专栏,将本次活动征集的优秀家风故事、家书、家训和书画作品进行选登展播,让我们一起走进省医的好家庭,追寻和领略好家风的魅力与力量。
老爸,您就是我心中不落的太阳——写给老爸的一封信
胰脾外科 匡莲子
再过几天,就是老爸的生日了,总想给您送点什么礼物,但是一项生活简朴的老爸总说啥都不需要,我明白,在您心中四个儿女工作顺利、家庭和谐就是您最高兴的事情,于是我想写一段文字送给老爸,希望您开心。
如今,老爸您已年过七旬,岁月带走您挺直的腰板,但是带不走您传给女儿骨子里的坚毅和执着。
老爸您留给我儿时的记忆就是:吃的苦,霸得蛮,啥事都会干。您炒菜色、香、味俱全;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最让我佩服您的是,您小学都没毕业,居然啃过一堆的机电类书籍,还很精通电机故障的处理和维修。
记得您跟我说过,您小时候家里穷,三岁的时候,奶奶就去世了,您从小跟着我的大伯父过日子。他们家里也有很多子女,您怕增加伯父的负担,您从小就会察言观色,尽量少吃饭、多干活。14岁那年您就到了我们乡里的水泥厂去挑担子维持生计。
那是我们乡里唯一的乡镇企业,也是后来成为您奋斗的摇篮。那时候水泥厂里没有一个人会修电机,维修电机还得请外面的师傅来,请人麻烦不说,电机一出故障,工厂就要停工,大大影响了生产,于是您下决心自学电机修理,努力提高厂里的生产效率,从此你就拜了三位“老师”学艺。
首先您是拜“书本”为师,您不懂电机原理,就买书看,每天晚上您打着手电筒躲着蚊帐里看书。那时候的农村青年,白天家里家外都要干些体力活,晚上都休息了,没有几个人会像您这样坚持学习。 您硬是靠自学打牢了电机原理基础。
您的第二位“老师”就是乡里唯一会修理电机的师傅。每次电机坏了,厂里放假,别人抓紧回家干农活,您就给师傅当助手,转紧学习各类故障的处理。
后来您又想方设法到城里“进修”机电维修技术,说是“进修”,其实都是您利用出差休息的时间,跟各个机修店的师傅当“义工”换来的。就这样,您很快就成了水泥厂里唯一一个会修电机的人,后来您也自然而然成为电工班的班长。
在我的记忆里,电工班班长也不好当。您经常三更半夜被厂里人喊去修理电机,我们家里距离水泥厂也有十公里路程,大冬天您就推着个破旧的自行车,打个电筒,随叫随到,乐此不疲。
再后来,您成为乡里水泥厂的负责人。您接手水泥厂时厂子已经严重亏损,您想尽办法抓生产,硬是在一年内把快要倒闭的企业扭亏为盈。
最让我佩服爸爸的,并不是您只会努力工作,更多是您生活中经常带给我们不少快乐。记得小时候夏季双抢时节,大人小孩在田里劳累一天,您会在晚上乘凉的时候,给我们吹吹口琴、拉拉二胡,用音乐驱散我们一日的疲劳。至今我还保存着小时候爸爸送给我的一个“上海”牌的口琴。
如今您身上不服输的韧劲、对生活的热情一直鼓励着我。在临床工作中的我,每次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到老爸不服输的身影。
记得 2020年恰逢新冠肺炎爆发,我在急诊监护室支援一年,那里不仅晚夜班多,而且要频繁执行一些特殊操作,比如俯卧位通气、血液透析,在监护室里这些危重病人的管道管理、压疮的预防,还有夜班瞌睡的困扰都充满挑战,每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我就想起老爸您打着手电筒看书的样子,在父亲无形的激励下我克服了心理上的一个个困难。
2023年我和同事共同创作了一部关于胰腺炎的科普作品,将专业知识、流行歌曲、广场舞融合一体,受到大众的喜爱。虽然不值得炫耀,但是轻松地传播科普,让更多人获益,这大大提升了我的职业价值感,这一切都来源老爸您给我的灵感。
老爸,生活给您关闭了一扇窗,您却在另一扇窗户里,用自己的勤奋、智慧、乐观活出别样的精彩。您身上满满的正能量,就是我心中不落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