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外侧,极痛苦。”邵阳洞口县69岁的杨先生患上特殊型腰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做了三次手术都没有好转,反而腰腿痛情况加重,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五病区为其精准施策完成手术,缓解疼痛,让其回归正常生活。
长期饱受右下肢放射性疼痛与麻木折磨的杨先生,走个几百米就得停下来歇一歇才行。为减少点疼痛,他曾先后三次在其他医院接受了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疼痛和走路难的症状持续恶化,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不久前,他经人介绍,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五病区。
结合详尽的临床检查与影像学分析,细心的殷浩副主任医师发现杨先生的病变竟然是右侧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指脱出的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间孔内或孔外,导致同节段的脊神经根受到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刺激,造成下肢放射性疼痛,甚至下肢感觉或功能障碍。这种隐藏在角落的腰椎间盘突出,因为解剖位置特殊,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较大挑战。
明确病因后,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殷医生犯了难。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一般适合微创手术,但杨先生已有多次微创失败的病史,又存在节段不稳和严重退变。杨先生既往多次手术,遗留瘢痕组织,且常规后入路手术无法直视处理,使得手术难度进一步增加。慎重考虑后,殷浩副主任医师决定采用微创通道下后外侧入路腰椎后路融合固定术+椎间盘摘除、神经根黏连松解术,这种手术方式对杨先生来说,突出节段固定更为牢固、稳妥。这一合理决策得到了骨科五病区主任贺学军的高度认可,外科手术的核心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技术,微创技术是现代发展的趋势,但使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在面对复杂病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能确保患者的长期疗效。
近日,在充分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殷浩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实施了这台高难度的手术。手术过程中,团队在微创通道下小心分离瘢痕组织,精准显露神经根,并彻底清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在完成充分减压后,通过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操作,成功稳定了病变节段,为杨先生后续的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右腿竟然完全不痛了,也不麻了,松快了很多。”术后第一天,杨先生便兴奋的告诉前来查房的医务人员。在后续的随访过程中,杨先生恢复良好,日常活动能力明显提升,对这次治疗的结果也是非常满意。
贺学军主任介绍,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为少见,其发生率仅为5%,因其病变位置偏离传统手术的视野中心,漏诊漏诊和误诊率高达30%。突出的椎间盘往往压迫上位神经根,导致患者出现复杂的神经症状。对于这种病例,手术方案的制定必须兼顾解剖学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因人施策,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骨科五病区 殷浩 王凯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