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什么研究需要医学伦理审查?
A: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
以人为受试者或者使用人的生物样本、信息数据(包括健康记录、行为等)开展的以下研究活动,包含:
(一)采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医药学等方法对人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等进行研究;
(二)采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医药学、心理学等方法对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病理现象、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进行研究;
(三)采用新技术或者新产品在人体上进行试验研究;
(四)采用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收集、记录、使用、报告或者储存有关人的涉及生命科学和医学问题的生物样本、信息数据(包括健康记录、行为等)等科学研究资料。
附:伦理审查纳入范围
A研究类型:干预性/非干预性
B观察方法:前瞻性/回顾性
C研究者:医务人员 /研究生等
D项目类别:纵向/横向/自行发起
Q2:什么时候发起伦理审查?
A:研究开展前
研究者应该在开展研究前,向伦理委员会提交伦理审查申请,获得学术审查及伦理批准立项后方能开展研究。
如果研究者擅自开展临床研究、调整已批准研究方案,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Q3:伦理审查与项目的关系
A:针对涉及人的内容,而非整个课题
伦理审查针对涉及人的研究内容,审查结论也只针对该部分,而非整个课题。伦理审查申请的题目可以不同于课题题目。
并非申报一个项目就要提交一次伦理申请。只要涉及人的研究内容无变更,批准过且在批准时限内的无需再次申请。
Q4:伦理审查与论文的关系
A:针对研究计划,而非研究结果
伦理审查针对研究计划,而非研究结果。论文是研究计划执行的结果,因此伦理审查一般不对论文做出审查结论(成果鉴定或学术不端调查除外)。
涉及人的科研论文的常规产出流程:按照资料清单递交审核→学术审查→伦理审查→临研办立项→国家医学登记备案通过→项目实施→撰写论文
【温馨提示】如果研究实施前没有申请伦理审查,论文发表时要补充伦理审查,伦理委员会将不予受理!
已过伦理的项目题目无需与论文题目一致,如有需要本委员会可附加证明,而不是重新进行伦理审查。但如果论文的研究方案与之前批准的方案不一致,则不符合要求。
Q5:项目申报时伦理申请表已盖章,项目实施前是否还需要伦理审查?
A:需要
本中心现在采取的是项目申报前伦理备案(非实质性审核),要求研究者在项目立项后且项目实施前,主动按照“递交信(模板)材料清单”准备资料并发起伦理审查。
Q6:项目申报与实施内容不一致时,是以课题申报内容,还是以实际工作开展准备伦理审查材料
A:以实际工作开展为准
所有伦理审查都是以实际工作开展准备伦理审查材料。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有修改,需要发起方案修正,再次递交伦理审查审批,方能调整研究方案。
Q7:方案、知情同意书、研究者手册等材料的版本号及版本日期是否要填写?
A:一定要填写
版本号与版本日期用于区分不同版本的资料,避免散落后不同版本的资料混淆。版本号与修订次数对应,版本日期为修订定稿日期。
常见版本号编写有V1.0, 1.0… V1.1, 1.1或V2.0, 2.0,…等,具体根据研究者习惯编码。版本号与版本日期在研究方案首页注明,正文中在眉头或脚注注明。
Q8:项目进行阶段,研究者需向伦理委员会报告哪些内容?
A:详见下列常见情形
(一)当研究方案、知情同意书或其他在批件中已经批准的文件有修改时,需提交伦理委员会申请修正案审查;
(二)如果研究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AE),及其他安全性事件,需遵从安全性事件上报规定,按要求上报伦理委员会;
(三)根据批件中的定期跟踪审查频率,需在到期前的一个月递交定期跟踪审查申请。如未按时递交,批件将失效;
(四)结题、暂停/终止项目、发生方案违背等情况时,需及时上报伦理委员会。
Q9:医疗新技术在医院准入时已过伦理,其相关临床研究是否还需要递交伦理审查?
A:需要
新技术准入伦理审查主要是针对该技术的安全和伦理,只做准入审核。而临床研究项目伦理委员会需要重点审核控制风险、知情同意、公平公正、免费和补偿、赔偿、保护隐私权及个人信息、特殊保护等内容,同时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查。
Q10:伦理申请提交后,什么时候出审查结果?
A:简易审查15个工作日内,会议审查30个工作日内
如果资料不合格、材料反复被退回,则不适用该时效。
伦理审查的简化流程如下:
1.临床研究办公室获取科学性审查批件或免除科学性审查声明(具体流程联系临床研究办公室)
2.根据项目内容,决定伦理审查方式:(A)简易审查(B)会议审查
3.快速审查持续在系统滚动审查。审查结果以系统审查结果为准。
4.会议审查每月开展二次,研究者准备PPT进行答辩。审查结果以会议投票结果为准。
【温馨提示】
建议研究者尽早申请提交伦理,请勿在研究生即将毕业或者需要发表论文时才想起申请伦理审查。
动物伦理审查由动物伦理委员会另行规定,未尽事宜可联系伦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