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幼儿园的康康(化名)皮肤上非常容易有青斑、瘀斑、出血点,动不动就流鼻血,家长以为小孩皮,经常磕了碰了,也没放在心上。进入小学体检时,发现血少板计数只有15,康康的父母被告知康康的病情危重,需要立刻住院检查。这样的结果让康康的父母大吃一惊,康康能吃能睡,能跑能跳,看不出跟正常孩子有什么异样,为什么突然这么危重?
经过医生的检查及介绍,康康父母才知道康康得的病叫作ITP,也叫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普通人也许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其实它的发病率并不低,据统计每10万人中就有5~10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正常人血少板计数应该在100-300之间,而康康只有15。
通过医生的介绍,康康的父母想起康康经常流鼻血,身上磕碰的淤青也是此消彼长一直不断,以前家里人根据经验觉得流鼻血可能是喝水少又不爱吃水果蔬菜,上火引起的,康康正是活泼爱动的年纪,身上经常碰的青一块紫一块也没放在心上,听医生一说康康父母也是出了一身冷汗,幸亏这次查体才知道了康康的身体情况,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9月16日,“凝聚爱的力量,“中国血小板日”中华血液公益行活动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举行。本次活动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湖南省人民医院、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以及湖南省多个地区医院血液科共同主办。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深清,湖南省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丁健,血液科兼输血科主任周明,“中国血小板日发起人”孟桐妃等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位血液科专家为患者分享血液病的相关知识,并开展大型咨询义诊,解答疑难病症,与患者进行零距离沟通。
ITP是什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是人类血液中的三种主要成分,其中血小板主要参与凝血,每当血管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的时候,它就会通过粘附、聚集等一系列作用帮助止血。而当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值时,人体正常的凝血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这种情况就被称之为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三分之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还会出现内脏甚至颅内出血,部分患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ITP?
目前医学上没有明确说法,总之就是免疫细胞的识别出现了紊乱,抗体开始攻击自身健康的血小板,这样的发病在各种年龄段都会出现,并不偏向于某个特定年纪的人。
“轻度的血小板减少通常表现为皮肤偶有青斑、瘀斑,重度血小板减少表现为很容易出血,如皮肤黏膜出血、鼻腔出血、口腔出血、女性月经量多等,严重的会引起咳血、消化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周明主任强调,“所以一旦发现皮肤上有青斑、瘀斑、出血点,流鼻血等情况必须及时就诊。ITP的治疗宜个体化,鉴于ITP的良性疾病性质,目前的治疗不能改变ITP的自然病程,并且研究发现,ITP疾病本身致死性出血的风险与治疗相关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大致相当,所以对ITP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度治疗。”
周明主任补充说,另外,ITP国际工作组以及国内专家共识均指出了在治疗中要考虑到患者的生活质量,ITP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30,无出血表现,无血小板功能异常、无凝血功能异常、无手术、创伤,且不从事增加患者出血危险的工作或活动,发生出血的危险性比较小,一般不提倡治疗。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治疗方面,激素或者丙球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经一线治疗失败且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二线治疗。
(图文/周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