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佳节——“过年”已是接近尾声,在儿科临床一线工作20多个年头,大部分的过年时间都是在病房。今年与以往不同,流感肆虐,新搬入的病房病床虽然增加了25%,春节期间仍然住满,并且有50%患儿是因热性惊厥收入院的,看着焦作、紧张、不知所措的家长和恐惧、烦躁不安的宝宝,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消化、神经专科的护士长提醒家长们要注意这些:
一、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 FS)
是指发生在生后3月~5岁,发热初起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出现的惊厥,并且需要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引发惊厥的任何其他急性病,既往也没有无热发作史。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伴双眼上翻或双眼凝视,或一侧斜视,四肢抖动,持续时间数秒到数分钟。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原因,有明显年龄依赖性和自限性,绝大多数儿童6岁后不再发作,病程呈良性经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儿科常见门诊、急诊疾病和急诊住院最多的病种之一。
二、发生热性惊厥的紧急处理
1、将患儿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及误吸,及时清理鼻、咽、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不要往口里塞任何东西。不要将小儿紧抱在怀中,也不要摇晃呼唤孩子,保持安静(不建议掐人中穴)。若有条件可立即给予吸氧。注意不要过分与孩子抽动的四肢对抗,以免造成骨折。同时注意防止患儿跌落。对于大多数的病例惊厥可于二到三分钟内自发停止,不需要使用止惊药。
2、可采用退热药、温水擦浴全身(尤其前额、颈部、腹股沟、腋下等部位)、松解衣物等方法进行降温处理,发热期间多饮温开水,通过发汗达到降温的目的。
3、惊厥发作时,不能喂水和进食,以免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惊厥缓解后可给予糖水或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汁质,如牛奶、藕粉、面条、稀饭和肉沫等。惊厥患儿不宜食用酒、醋、茶叶、咖啡、巧克力和可乐等兴奋性物质;尽可能避免间接吸烟,注意避免过度疲劳或过度兴奋和强光刺激,以免诱发惊厥发作。
4、应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5、惊厥停止后,应立即将小儿送往附近的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及早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一定就近求治。
6、在运送医院的途中,应密切观察小儿,注意将口鼻暴露在外,伸直颈部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将小儿严密包裹在被子里,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口鼻堵塞,头颈前倾,气道弯曲,会造成呼吸道不通畅,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7、热性惊厥的防治对于单纯性高热惊厥,仅针对原发病处理,包括退热药物和其他物理降温措施即可。但对有复发倾向者,可于发热病开始即使用地西泮1mg/(kg·d),每天分3次口服,连服2~3天,或直到本次原发病体温恢复正常为止。对复杂性高热惊厥或总发作次数已>5次者,若以安定临时口服未能阻止新的发作,可长期口服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片或苯巴比妥钠,其他传统抗癫痫药对单纯性高热惊厥发作的预防作用较差。热性惊厥的预后一般来说热性惊厥的预后良好,因严重惊厥而致脑损伤或后遗症者很少见。
三、热性惊厥如何预防?
1、主要是退热降温。婴儿可以解开衣物或者包被,额部冷敷,温水擦身。合理使用退热药,普通患儿腋温≥38.5℃,有惊厥史患儿≥38℃有用退热药指征。
2、家族中尤其父母有抽搐病史的孩子,均有出现热性惊厥的可能,家长应经常观察孩子体温变化,发现发热时及时进行降温。
3、对有过热性惊厥发作史的孩子,家长更要精心护理,常备退热、止惊药物,一旦发热立即口服,以免发生抽搐。
4、最主要的预防是要增强孩子体质,按时预防接种,防止感染,就降低了发热及热性惊厥的风险。
5、在流感高发季节,家里要多通风,注意清洁卫生,避免去人流较多的地方。
(文/ 儿七科 李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