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李小松致欢迎辞。

卫健委副主任祝益民教授授课。

与会人员合影。
为了培养出一批拥有公众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师资队伍,3月7日-8日,湖南省紧急医学救援培训中心、湖南省人民医院主办了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导师培训班(第二期)。来自全省各地州市县医院的59名急救骨干汇聚一堂,参加培训并取得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导师资格证。
3月7日,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导师培训班开班典礼在省人民医院急救小屋举行,由湖南省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刘景诗主持。院长李小松致欢迎辞,李小松院长表示,在对专业医疗救护与公众自救互救相结合的新路进行前期探索后,将进一步加强急救普及的措施,提高全民自救互救意识与水平,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建设健康湖南做出贡献。省卫健委应急办主任石国勇对本次导师培训班寄予殷切期望,他指出,加快建立急救科普湖南模式,将助力健康中国梦,希望学员们通过系统学习,扎实培训,提高急救技能水平,为今后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增加力量。
国内著名急救医学专家、“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发起人祝益民教授在以“现场救护三个‘一’理念”为主题的授课中,明确指出现场救护必须强化“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目击者”,必须提高全民急救意识、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急诊科主任韩小彤就如何早期识别危重症,胸痛、创伤、出血相关症状、疾病的识别与抢救流程分享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急诊三科主任张兴文从国家政策的高度出发,指出目前我国急救体系与转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三环理论、急救网络建设与转运方式进行深入探讨;急诊二科主任张义雄从灾难分级、中毒管理、检伤分类及现场急救四个方面细致阐述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护理部副主任石泽亚介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构建智慧院前急救系统,助力急救体系升级变革;急诊科副主任樊麦英、远程医学中心主任曹彦结合临床实际,在气道管理与呼吸、休克循环支持上提出自己独到见解;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黄婕详细阐述了心肺复苏步骤及海姆立克急救基本理论;湖南省急救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刘晓亮用幽默又不失风趣的方式现场讲解并演示创伤现场救助的四项技术(包扎、止血、固定、搬运),将培训现场氛围推向高潮,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实践技能培训中,学员们在专家指导下,分成三组对成人/儿童心肺复苏(CPR)、体外自动除颤仪(AED)、海姆立克急救法、现场救助四项技术进行交叉练习,经过最后考核评价,所有学员均顺利通过本次培训并获得导师资格证书,成为我省普及公众急救知识的一支新生师资力量。
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刻不容缓,而急救师资是急救普及的重要力量。湖南省人民医院作为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急救科普基地,从2016年开始,倡导并主导开展了在伤病突发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给予迅速正确的救护的“三个一”急救普及活动,开辟急救小屋,举办170余场急救科普讲课,培训人员达3万余名, 营造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
(图文/应急医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