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期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志愿者培训班在长沙举办
湖南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祝益民在培训班上作讲座
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负责人陈芳讲课
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刘晓亮讲课
现场交叉练习
全球平均每10秒钟就有一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我国每年猝死人数高达54.4万人,居全球之首;超过80%以上的心脏骤停都发生在医院外。近段时期,连续发生的猝死事件让人叹息生命脆弱的同时,也不禁思考,生命意外到来,人们可以做些什么减少悲剧的发生。
12月19日,为发挥志愿者在所在区域的带动和辐射效应,倡导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新风尚,由湖南省医院协会分级诊疗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省人民医院承办的全省首期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志愿者培训班在长沙举办,50名来自全省各州市县医院的志愿者参加了培训,并全部通过考核获得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培训证书。
湖南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祝益民在培训班上为学员们作《现场救护的“三个一”理念》的讲座,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负责人陈芳、副主任医师刘晓亮分别为学员讲授《心肺复苏基本理论、气道异物梗阻的救助》、《创伤现场如何救助》,操作培训则包括CPR+AED+海姆立克急救法、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现场救护技术。
祝益民指出,心脏骤停的黄金急救时间仅有4~6分钟,在这急救的黄金时间内,专业医护人员和急救人员往往无法赶到,在伤病突发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能否做出迅速正确的反应至关重要,而我国具备急救能力的第一目击者仅有1%左右。为提高民众的急救能力,湖南在现场救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大型综合医院应积极发挥专业指导和骨干培训作用,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急救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搭建省、市、县三级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网络,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广泛吸纳社会志愿者,促进专业医学救援与公众自救互救有机结合的卫生应急体系的形成,为健康湖南建设贡献力量。(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