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为驻科社工站揭牌
党委副书记黄利华在活动上致辞
儿童血液肿瘤科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人文爱心科室称号
投递心愿贺卡
3月17日是今年的国际社工日(每年3月第三个星期二)。上午10时,由湖南省人民医院与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合作的全国首个“驻科社工站”在省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正式“落户”。湖南省人民医院也成为全省首家引入驻科医务社工的医院。
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黄利华为驻科社工站揭牌并讲话。新阳光基金会代表、医院党委办、社工办负责人、医护人员、患儿代表及家属等参加揭牌仪式,团委书记兼社工办主任翟文敬主持活动。
据了解,驻科社工站成立后,将探索“医院职工+医务社工+志愿者”服务新模式,协助开展医患沟通、不定期为患者提供精神慰藉、团体活动、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撑服务。
架起医患“连心桥”
医生治“病”,社工疗“心”。在省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作为“医生伙伴,患者朋友”的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医务社工刘卫,从2018年底来院工作后,已经协助多名重症患儿筹得了救命款累计金额近百万元。
2019年,一名身患横纹肌肉瘤的5岁男孩琛琛,成为刘卫帮助的第一个对象。“男孩的家境贫寒,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孩子的父母曾想放弃治疗。了解到情况后,我们主动为其联系了援助项目,帮助孩子父母登记相关的医学证明。在大家的努力下,共获善款六万元。”刘卫说,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帮助小患者筹款,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开导琛琛父母,让他们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我们早已像家人一样相互信任。”省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主任贺湘玲动情地说:“医务社工拉近了医生与患者的距离,好的医疗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长沙中心主任刘琳表示,新阳光的驻科社工项目扎根于儿童血液肿瘤科的初衷是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刘正琛先生在2001年北大求学时期,患上了《我不是药神》电影主角同样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因感同身受,刘正琛先生一直致力于服务血液及肿瘤患者。
医务社工助力医疗“大服务”
“医务社工在减轻患者和家属心理负担,改善就医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黄利华表示,医院一直以“建设省内一流的人文医院”为目标,成立驻科社工站开启了人文医院建设的又一扇门,还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更有温度的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也在不断改变,解决医疗领域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满足患者多层次服务需求,让医务社会工作成为当前新型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医务社工在国外很热门,但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大多数医院的医务社工工作处于空白或起步阶段。
作为全国“人文爱心科室”,儿童血液肿瘤科不仅承担着各类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的诊治,还一直致力于投身公益事业,为癌症儿童提供精神、心理及经济援助。
“驻科社工站是我们与新阳光慈善基金会5年间亲密融合的结晶。”贺湘玲表示,新阳光的进驻为科室、患儿家庭带来了许多便利:引进“驻科社工”,为患儿和家庭提供积极干预,协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改善生活品质,修复社会功能;成立“病房学校”,依托学龄前幼儿艺术、语言、社会、健康、科学等五门课程创造出针对长期住院大病儿童的特殊发展性课程,累计开展550节课程,服务患儿2350人次;启动“暖阳计划”,让每一个贫困的异地就医患者都有“家”可依,已为53个家庭提供115次短租服务。“这些都是医务社工带来的‘看得见’的价值。”
同步启动“童心微愿”圆梦微公益
当天,湖南省人民医院还同步启动“童心微愿”圆梦微公益活动,为医院人文公益实践再添新内容。活动现场,小患者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写下小心愿,投放到心愿箱中。党委办主任李咏霞介绍,在儿童血液肿瘤科住院的小患者都可以领取心愿卡,填写后投入心愿箱,社工办将定期整理小朋友们的愿望进行公布,并联系院内外爱心人士助力圆梦。
“医务社工工作是社会乃至人文医疗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黄利华表示,作为中国医学人文培训基地,湖南省人民医院一直重视人文、践行人文医院建设,2019年医院还新成立了社工办,今后将对驻科社工站、社工队伍、志愿服务等进行系统管理,把医务社会工作融入到医疗管理中,为患者带来更多便利,让医疗服务更加温暖。(湖南省人民医院 张维夏 凡倩 谢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