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岳阳乡村的钟女士今年37岁,出生时面色青紫,全身浮肿,家里人都以为活不下来,送到当地医院抢救,好不容易熬过来后送到岳阳市级医院检查,发现患有某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后经长沙、武汉等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下移畸形。
钟女士幼儿期间身体发育落后、骨瘦如柴,饱受病痛折磨,虽然病情已明确,也得到了早期诊断,但当时的医学技术却没有什么好办法进行有效治疗,勉强堪用的外科手术是三尖瓣置换,而心脏内的人工瓣膜置换手术又是不适用于还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及青少年的,因为儿童或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体重、及心脏大小都会增长,而植入的人工心脏瓣膜是不会生长发育的。钟女士只得在病态中煎熬,终日与各种强心利尿药物为伍。
成年后,钟女士的病情在内科药物的治疗下曾一度好转,甚至还顺产婴儿一次,但近年来仍反复发作心急气促、下肢浮肿,心力衰竭的表现日益加重,医生建议行三尖瓣置换手术,但目前可供置换的人工心脏瓣膜只有金属材料及生物材料两种,而金属瓣膜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物,生物瓣膜有使用寿命有限等缺陷。
钟女士辗转就诊于省内外多家医院后来到我院就诊,心胸外科专家团队接诊后,对其进行详细检查,经过反复研究讨论,针对其病情制定了三尖瓣锥式成形技术的手术方案。这种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巴西医师席尔瓦发明,近十余年美国医师狄瑞尼等改进应用,该技术适应症选择严格、操作难度很大。我院心胸外科是国内率先开展此类手术的团队之一,尽管手术难度远远大于三尖瓣置换手术,但外科疗效显著优于三尖瓣置换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手术于5月25日进行,手术过程顺利,历时4小时完成。手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日夜守护,精细照顾,钟女士恢复很快。一周后复查心脏超声结果非常满意,修复后的三尖瓣开放关闭正常。
钟女士高兴地出院了,她的心脏三尖瓣修复成功,避免了心脏人工瓣膜的置换,从此摆脱了“药罐子”的称号。(心胸外科)
相关链接:
三尖瓣是人体心脏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一个类似于阀门样的结构,其位置及结构非常的复杂精细,其功能是随心动周期而节律性地启闭,以保障心脏内血流以最为理想的速度、压力而前向流动。三尖瓣下移心脏畸形的发病率不到1/10万,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危害极大,罹患者心脏功能不同程度受损,患孩大多一岁以内早期夭折、严重者甚至出生后数周死亡,能存活至青春期者不多;即便是能存活至成年,也常有乏力、心律失常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