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28岁的黄女士地出仓了,这意味着这例供者特异性HLA抗体(Donor special antibody,DSA)强阳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黄女士回忆,2022年国庆期间,她在家吹空调受凉后开始发高烧,自认为“感冒”了,到社区医院就诊,化验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异常升高,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当日转入我院血液科住院治疗。
入院后在李薇主任医师带领的团队协作下,完善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快速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4型)。接受了三次化疗后,黄女士的白血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不幸的是,她起病伴有复杂染色体核型和P53基因突变,医生告诉她这种情况容易疾病复发,有条件尽可能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延长生存。黄女士了解到我院血液科拥有非常精湛的移植技术,在细胞移植病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几乎百分百顺利康复,这让她很有信心并决定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命运总是捉弄她,唯一的胞弟和她HLA配型失败,父母由于年龄大于60岁且身体状态欠佳,也就是说,她没有合适的亲缘供者,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她看着一岁多的女儿,默默流泪,她不想就这么放弃。
2023年3月,细胞移植病房刘灿主任的一通电话点燃了她的希望,刘主任告诉她,在中华骨髓库为她找到了一位合适的供者,对方体检合格且愿意为她捐献造血干细胞,还写了一封非常鼓舞人心的信要寄给她。她激动地抱着年幼的女儿吻了又吻,这一刻太让她开心了,想到人生又充满了希望。
然而,移植的风险比她预想的要大得多。由于她体内检测出了血小板抗体和HLA抗体(DSA强阳性),医生告诉她抗体阳性明显增加移植的难度,植入失败的风险较高,一旦植入失败意味着要更换供者二次移植,甚至无法度过低细胞期并发的各种感染、出血而死亡。她想到女儿,父母,还有爱她的丈夫,毅然决定冒风险移植。因为如果不移植,白血病随时可能复发,时间就是生命,移植时机稍纵即逝。如今,黄女士接受移植后造血顺利重建,整个人神清气爽。
血液科周明主任介绍,植入失败与移植前存在DSA相关,目前已经明确与植入失败相关的DSA包括HLA-A、HLA-B(I类)和HLA-DR(II类)抗原。对于DSA阳性的患者,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植入率明显低于DSA阴性患者(61.9% vs 94.4%),早期植入失败率增加且晚期发生移植物排斥和疾病复发的风险增加。
细胞移植病房刘灿主任表示,我院自2019年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以来,多达200名以上的患者先后接受了移植,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移植等,为保障黄女士这例DSA强阳性(大于10000MFI)移植成功,在移植过程中,医务人员密切监测她各项指标并予以激素+丙球清除抗体、大剂量刺激因子促造血恢复,终于移植+15天,黄女士顺利造血重建,移植+19天康复出院,重获新生。(血液内科/细胞移植病房 文:邹彬镔 图: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