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耳洞后,两侧耳垂都长出肉疙瘩。

硕大的瘢痕瘤常引来旁人异样的目光。

李云秋主任医师带领医护人员进行手术。

切下来的瘢痕组织形似“猪腰子”。

术后,钟宇医生为柳柳换药。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自古以来,各种美轮美奂的耳环、耳坠总是吸引爱美女性的目光,为了佩戴这些好看的耳饰,打耳洞是必不可少的。宁乡女子柳柳(化名)打耳洞后,耳垂上却长出两个“猪腰子”形状的肉瘤,让她备受困扰。
28岁的柳柳家住湖南宁乡市横市镇,五年前在当地一家卖饰品的小店打耳洞后,耳洞周围红肿、发热,长出几个小疙瘩,不得不到当地医院做激光手术切除这些肉疙瘩,耳洞也因此被堵上。
2015年,爱美的她再次选择路边小店打耳洞。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同样出现感染,并且耳垂上长出的肉疙瘩比上一次更大。虽然感觉有碍观瞻,但由于不久后便怀孕、哺乳,柳柳不敢到医院做手术,只能自己涂点药,然后通过按摩的方法试图让肉疙瘩消下去。谁知,肉疙瘩不但没有消,反而由于不断的机械刺激越长越大,最后长成两个吓人的“猪腰子”状肉瘤。
2018年2月2日,再也无法忍受旁人异样目光的柳柳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云秋主任医师处就诊,被诊断为“耳垂瘢痕瘤”,收入耳鼻喉头颈外科一病室。完善相关检查后,李云秋主任医师带领钟宇主治医师于2月5在全麻下为其施行双侧耳垂肿物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切下的瘤子最大达3×2×1.5cm。
李云秋表示,像柳柳这样因打耳洞导致感染或形成瘢痕增生的患者并不少见,科室每年都要接诊数十例。造成感染和瘢痕增生的原因主要是:1.患者本身属于瘢痕体质;2.消毒不严,局部炎症导致伤口愈合不良;3.病毒交叉感染;4.经常揉搓耳垂,机械刺激导致瘢痕增生瘤体加速生长。
对此,李云秋提醒:
1.打耳洞最好选择春、秋出汗少的季节。
2.应选择有资质的正规机构,做之前最好进行皮肤瘢痕实验,确认是否为瘢痕体质,瘢痕体质的人尽量不要打耳洞。
3.洗澡、洗发时不要让新打的耳洞进脏水。
4.医生放入新打耳洞内的无菌小棍不要反复取出、插入。
5.耳洞处不要使用酒精消毒,以免组织肿胀,可在耳洞两端涂抹红霉素软膏,然后轻轻运动耳钉,让药膏进入耳洞内。
6.如果出现脓肿、发热及长疙瘩等现象应及时就医。
延伸阅读:
什么是瘢痕体质?
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肖旭平教授表示,瘢痕体质的人在人群中比例极小,主要表现为伤口愈合后,表面瘢痕呈持继性增大,产生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瘢痕,高出皮肤表面,往往超过原损伤部位。产生的瘢痕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疼痛、红痒,瘢痕收缩影响功能和运动,还可能发生溃破和感染。他建议,瘢痕体质的人要避免手术、激光等治疗,一旦出现瘢痕疙瘩,可以进行局部封闭或手术配合放疗。
文图:梁辉
刘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