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中心肝肾器官移植破百例
全肝肝移植术后三年患者成功实施再次胆探+盆式内引流术。
医务部主任肖伟、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刘初平、dcd协调小组组长刘驯波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
肝肾器官移植团队。
近日,一名45岁娄底籍在长沙工作的男子意外身故,按其生前遗愿捐献一肝两肾。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脏外一科(器官移植中心)移植团队利用捐赠者器官为一名药物性肝衰竭女子实施肝脏移植术、为两名慢性肾衰竭男子实施肾脏移植术,实现了2011年取得肝肾移植资质以后肝肾移植手术的百例突破。
湖南省人民医院于2011年10月被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为全国首批DCD器官移植试点单位,2017年4月通过审批,获得肝肾移植资质。2019年共完成肝移植28台,肾移植39台,较2018年同期相比,肝移植数量量增幅达30%,肾移植数量增幅达400%。2011年至今,湖南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已成功为103位终末期肝肾疾病的患者带来新生,目前肝移植最长生存期为15年,肾移植最长生存期为14年。
自2017年起,器官移植中心先后组建器官移植协调员团队、供体评估团队、供体转运团队、供体维护团队、脑损伤评估与判定团队、器官获取团队、肝脏移植团队、肾脏移植团队、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伦理委员会等。2019年,成立医院层面的OPO组织、制定移植费用财务管理办法、优化肝肾移植围术期系列管理流程。在移植团队的协调下,开展“器官捐赠—器官移植”的一条龙服务。器官捐赠者在当地医院就可进行捐赠手术,而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则在中心进行信息登记、评估、检查、移植手术等全流程的服务,这样可缩短移植患者器官等待的时间,保证器官的合理分配,保障器官移植术后效果。
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刘初平教授表示,中心以湖南省人民医院和肝胆学科为依托,借助肝胆外科全国技术高地,在不断创新复杂疑难微创手术技术、全面实施外科加速康复、深入推进肝胆胰MDT的学科发展背景下,总结出一套肝肾器官移植的完备体系。该体系目前包括受者的筛选、指征把握、术前康复、供肝供肾保护、术中移植团队与手术麻醉团队规范流畅的配合、术后的监护、肝肾移植患者的长程管理和随访等。
2019年8月,在中心接受全肝原位经典肝移植手术一年的25岁男子小李,出现畏寒、发热、黄疸等不适,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胆道吻合口狭窄”。咨询了北京、天津等多家大医院的专家后,得到的结果都是:因为病人经历过肝移植手术,解剖结构异常,手术中可能找不到胆总管,不能通过介入放支架的方式进行治疗,只能开腹手术,但手术风险和难度巨大。转至我院后,由首席专家吴金术教授、刘初平教授领衔的移植团队,另辟蹊径找到病变胆管,取出胆总管内结石大小约为15×10×10mm3;切除胆管吻合口狭窄并进行胆管拼合整形,进行胆肠内引流,彻底解决胆管狭窄的问题,避免了再次长结石的可能性。目前随访该患者健康状态、生活质量均良好。
肝脏外一科(器官移植中心)简介
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脏外一科(器官移植中心)成立于2008年8月,拥有床位60张,人才队伍实力雄厚,形成以复杂肝脏手术及肝肾器官移植两条分支的学科发展方向。学科现有团队成员30人,其中博士后学历1人、博士3人、硕士4人,拥有熟练开展肝肾器官移植、解剖性肝叶切除、脾切除及大隐静脉螺旋成型、腹膜后巨大肿块切除及下腔静脉置换等高难度手术的技术及经验。年收治病人2000人,手术台次1500台,三四类手术比例达99.5%。
专科优势与诊疗方向:
1.肝癌、肝门胆管癌、转移性肝癌等相关消化系统肿瘤等;
2.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伴功能亢进等;
3.各类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如血管瘤、肝囊肿、肝外伤等;
4.肝胆外胆管结石及疑难杂症等;
5.肝移植治疗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代谢性疾病、儿童终末期肝癌等。
中心于2011年被国家卫计委批准为全国第一批DCD器官移植试点单位,组建了器官捐献的专家团队,拥有专职器官捐献协调员3名。
科室地址与咨询电话:
肝脏外一科(器官移植中心),第二住院楼19楼北,0731-83928047。
(文/王乐 图/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