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人打“飞的”跨省寻医
政协委员午休“溜”回医院做手术
本报讯 1月14日,正值湖南“两会”期间。此前,大家都称这是史上管理最严厉的“两会”。然而,有一位政协委员却仍然冒险从会议间隙溜出来,回到所在单位。他是谁?又所为何事?
他就是省政协常委、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湖南介入医学学科带头人向华教授。回忆起这次“潜逃”,向华称也是无奈之举,“人命大于天,病人等不起。”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
重病人千里寻名医
1月11日,向华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打电话的是远在青海的张先生。原来张先生76岁的父亲2016年12月中旬被确诊为肝门胆管癌,先后辗转青海以及四川多家大医院,均没见好转,肿瘤导致严重胆道梗阻,黄疸指数高达700,人黄成了“金菩萨”。医生告诉张先生,如果梗阻得不到解除,病人将很快发展到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心急如焚的张先生四处打听,得知湖南省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擅长于此类疾病的诊治,网上也有向华曾经成功做过这种手术的报道。张先生抱着一线希望拨通了向华的手机。
电话里张先生向向华坦诚了自己的愿望,“一定要救我爸爸,让爸爸和我们全家一起过新年。只要您有办法,我们立即送爸爸坐飞机来长沙。”向华让张先生将病人的资料传给了他,向华判断这是一例4型肝门胆管癌,总胆管以及“树状”的各级分支胆管均出现梗塞,而且伴有严重感染,患者高烧达40℃,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极难处理,病死率极高。向华经过反复研究,觉得还是有介入手术的希望。
人命大于天,政协委员“溜会”救人
此时病人尚在千里之外,转院途中随时可能出现危险。政协会议期间无法请假,这么重的病人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其大……这些都成了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难题。“病人的儿子一再恳求,我也反复思考了手术的可能性,觉得有一线希望,就不应该放弃。”于是向华给张先生回复说:“你来”,并叮嘱“路上小心。”与此同时,向华通知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二病室在床位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协调病床,安排好护士长和主管医生,为这位特殊危重病人开辟绿色通道。
1月13日晚上7点,张先生带着父亲乘飞机从青海飞到长沙,入住病房。早已等候多时的护士长莫伟接待了病人,主管医师张昊和科主任助理龙林医生也第一时间给病人进行检查,开具诊疗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完成相关检查。期间向华多次给病房打来电话,关心病人情况。当晚,向华在微信中指导科室的医疗团队,完善准备工作。
1月14日中午,向华利用中午会议休息两个半小时时间,开车"溜"回了医院,顾不上午餐,与病室主任刘觉仕等同事密切配合,沉着、冷静、精准、顺利完成了手术,帮病人开通了闭塞的胆道,引流出了感染的脓血。手术成功,向华脱下二十多斤重的铅衣,顾不上擦干湿透的头发和后背,又风风火火地赶到下午的政协会议现场。
1月15日上午,记者在病房见到了这位幸运的病人。目前病情平稳,精神状态已经明显好转,正在进一步治疗和恢复中。
(文/图 周瑾容 莫伟)
两专家益阳会诊
重症禽流感患者
本报讯 2017年1月,益阳市某医院收治一名重症禽流感患者。1月20日,呼吸内科李建民副主任医师与心血管内科崔波副主任医师临危受命,受省卫生计生委指派,赶赴益阳指导救治。
患者男,58岁,有过活禽接触史,被诊断为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风湿性心脏病、血吸虫肝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血液透析、抗感染、抗心衰等治疗效果不佳,生命危在旦夕。
抵达医院后,李建民和崔波立即全副武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直面患者并仔细为其进行体格检查,随后参与MDT多学科分析讨论病情,研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为危重患者带来一线生机。
赴益阳途中遭遇高速大堵车,花了近4个小时才到达该院,会诊完已是晚上9点,两位医生才有空吃晚饭。
(呼吸内科)
全国第一所公立医院
老年健康大学养生班结业
本报讯 为传播科学的健康理念和养生方法,提高全民健康养生素养,2016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发起成立全国第一所公立医院老年大学“湖南老年健康大学”。第一期“老年养生班”于1月圆满完成授课任务,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此次学习班由天心阁院区中医科刘百祥主任制订教学大纲,并与科室科研骨干封迎帅博士、副主任护师肖欢等一同担任授课讲师,分别从经络、体质、饮食、运动与学员分享养生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让学员们不仅学到养生诀窍,更践行养生之道,传播养生影响力,让养生更加鲜活地融入老年人的生活。
结业典礼上,优秀学员万毅老人分享了学习心得,表示通过此次学习让他更清晰的了解了自己的体质,以及生活中的饮食窍门,收获颇丰。老年健康大学校长、副院长秦月兰对养生班的学习成果充分肯定,呼吁更多人关注亚健康,强调养比治更重要。最后,由校长秦月兰与教务处主任石小毛共同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老年医学部)
我院获省社会养老服务协会“突出贡献奖”
本报讯 在日前召开的湖南省社会养老服务协会一届二次会员大会上,我院被授予“突出贡献奖”。
去年9月至12月,由老年医学部牵头,利用医院优势资源,与省民政厅、省社会养老服务协会联合完成湖南省“2016年养老护理员培训项目”,对来自全省养老和医疗机构的近千名护理员进行培训。所有学员均通过考试获得由湖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颁发的养老护理员执业资格证书,缓解了我省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护理员人员紧缺的现状,同时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能力,成为养老服务正规军。
(老年医学部)
感动:医生“抱着”病重新生儿做磁共振检查!
本报讯 1月17日,出生仅4天的毛毛(化名)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天心阁院区放射科做磁共振检查。毛毛是早产儿,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病情重,无法自主呼吸,在病房需上呼吸机,而磁共振检查是禁止呼吸机进入的,因此只能使用呼吸气囊。
为了保证患儿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新生儿科陈道朋医生低头趴在狭长的磁共振检查床上为患儿挤压呼吸气囊。这一趴就是十几分钟,检查结束后,陈道朋医生全身僵硬,在同事的帮助下才下地行走。
“磁共振检查是无创检查,时间长,噪音很大,对运动和金属干扰敏感。陈道朋医生为了不干扰到患儿检查,用相同的姿势趴十几分钟,十分辛苦。”放射科技师余毅龙介绍。
(文/图 放射科 杨健 余毅龙)
大“放”异彩 映“射”发展
放射科两院区青年医技PPT大赛收官
本报讯 1月7日,放射科两院区“两汇”青年医技PPT大赛圆满收官。此次大赛历时月余,共有40名选手参赛。9名选手通过选拔进入决赛,2名选手通过微信投票直接晋级。在经过评委的现场评议后,最终,张建良,肖斌荣获一等奖。徐斐,彭卓文,颜彬,冯吕金获二等奖。蒋紫凌,周广,田敏,孙文杰,谢安获得三等奖。医务部主任丁健到场致辞,马王堆院区放射科主任王贵良总结发言。
策划并筹备“两汇”活动的天心阁院区放射科主任刘建滨表示,“这次青年医技PPT大赛,既是两院区融合的聚会,也是两院区知识与能力的汇集,我们将以‘一带一路’即‘老人带新人,两个院区一路走’的精神传帮带,释‘放’洪荒之力,展现科室风采;映‘射’省医发展,助力学科腾飞。”(周蓉荣 杨健)
幸好都给力
1月15日晚9时许,一名因车祸导致全身多发伤的64岁女性从急诊科带呼吸机紧急转送心胸外科监护室。因患者创伤大、失血量多导致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值班医师伍明、二线班医师张志功,值班护士李理、黄威、龙霞立即为患者实施抢救措施: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包扎止血、胸腔穿刺引流、快速补液、监测生命体征、急查心电图、血电解质、交叉配血等。
“一名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大量血液制品!”
“好,全力支持!”血液科周明主任肯定地回复。
“总值班吗?刚接诊一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情况非常危急,因为停电检修可能无法进行CT检查,请帮忙协调!”
“好,马上安排!”总值班宋亚萍老师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到放射科现场协调。放射科、后勤工作人员开通绿色通道,紧急准备进行CT检查。
“快,让开!”心胸外科伍明医师全程护送患者顺利完成急诊C T检查。
因持续失血,患者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心率145次/分,血压74/47mmHg,氧饱和度74%,且各项数值持续下降,出血仍在持续,患者生命垂危。为抢救患者,心胸外科医护人员和死神赛跑,悬浮红细胞、冷沉淀、血浆……
一夜下来,值班护士黄威和龙霞换了一袋又一袋血液制品,为了保证血液制品的快速配送,晚班护士李理一直没有下班,在血库和病房来回奔跑;为了确保临时发电机的正常供电,后勤电工人员一直守到凌晨。动脉穿刺、颈静脉置管、血气分析、清创缝合、胃肠减压……
抢救了整整一夜,看到病人逐渐平稳的生命体征,值班医生和护士虽然已经累得快倒下,但内心却是无比的喜悦:“幸好都给力!”(心胸外科:邹颢宇)
冒严寒,
小年为健康护航
本报讯 2017年1月21日是农历小年,这一天,大家都其乐融融的欢聚一堂,但有这样一群人放弃休息,顶着寒风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中,开展脑卒中筛查工作。他们就是天心阁院区神经内科脑卒中筛查小组和荷叶塘社区的医护人员。
作为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防治项目的基地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期间,湖南省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分别在慈利县通津铺镇和长沙市定王台社区街道进行脑卒中筛查,完成4000例筛查任务,筛查出中高危人群约占23%,已及时就医预防治疗。
2017年1月,我院对桃江县三堂街镇和岳麓区荷叶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卒中筛查。考虑到过年期间人员较集中,为了更多人能加入到筛查人群当中来,筛查小组人员放弃休假,走进荷叶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的永祺西京小区,并进入居民家中为行动不便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脉搏及血压等初级筛查,当天共完成筛查30例。
(神内一科:马琳 刘娜)